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院学者担任经济学年会专场主持人

2010/01/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丨来源: 丨

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于2009年12月11日——13日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七百多名专家学者、莘莘学子齐聚西子湖畔,共同为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把脉会诊。

在这个中国经济学界的盛大节日里,作为经济学年会分会场之一的国防经济学专场同样精彩纷呈。与会的学者和研究生围绕现场宣读的入选论文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就论文的具体内容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从论文遴选到会议召开,本届专场讨论会始终坚持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国防经济学科转型为己任,既突出学科特色,又注重科学品味,集中展示了一年来我国国防经济学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批研究成果,为国防经济学界的同仁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国防经济学专场讨论的地点位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大楼310教室,前后共分两场进行,每场讨论设一名主持人和两名评论人,总共有十名入选论文作者在会上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专场讨论主要围绕入选论文来进行,首先由作者宣读论文,再由评论人进行点评,听众提出质疑,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讲评。点评和质疑的过程中,论文作者可以针对具体内容进行的相应解释和说明。

年会开幕式和专家讲座结束之后,12月12日下午召开了第一场国防经济学专场讨论会。这场讨论会由国防大学的卢周来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的陈波教授和海军工程大学的魏汝祥教授担任评论人,有六名论文入选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接着,12月13日上午召开了第二场国防经济学专场讨论会,由中央财经大学的陈波教授担任主持,国防科技大学刘军博士和军事经济学院的马惠军教授担任评论人。在第二场讨论会上,有四名论文入选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

(来自中国经济学年会网站)

附一:对深化国防经济学科发展与转型的探索

——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国防经济学专场讨论会综述

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于2009年12月11日——13日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七百多名专家学者、莘莘学子齐聚西子湖畔,共同为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把脉会诊。在这个中国经济学界的盛大节日里,作为经济学年会分会场之一的国防经济学专场同样精彩纷呈。与会的学者和研究生围绕现场宣读的入选论文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就论文的具体内容展开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从论文遴选到会议召开,本届专场讨论会始终坚持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国防经济学科转型为己任,既突出学科特色,又注重科学品味,集中展示了一年来我国国防经济学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批研究成果,为国防经济学界的同仁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

一、专场基本情况

本次国防经济学专场讨论的地点位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大楼310教室,前后共分两场进行,每场讨论设一名主持人和两名评论人,总共有十名入选论文作者在会上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专场讨论主要围绕入选论文来进行,首先由作者宣读论文,再由评论人进行点评,听众提出质疑,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讲评。点评和质疑的过程中,论文作者可以针对具体内容进行的相应解释和说明。

年会开幕式和专家讲座结束之后,12月12日下午召开了第一场国防经济学专场讨论会。这场讨论会由国防大学的卢周来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的陈波教授和海军工程大学的魏汝祥教授担任评论人,有六名论文入选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接着,12月13日上午召开了第二场国防经济学专场讨论会,由中央财经大学的陈波教授担任主持,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刘军和军事经济学院的马惠军教授担任评论人。在第二场讨论会上,有四名论文入选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总体上看,本次国防经济学专场的入选论文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研究范围广泛,较好地体现了国防经济学鲜明的学科特色。在两场讨论会上,共计宣读了十篇论文,主要涉及国家安全战略、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国防工业基础与国防研发、国防采购、国防经济史等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国防经济学科各主要的研究领域。

二是研究方法全面,充分反映了国防经济学研究工具多样化的趋势。在入选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当中,既能看到政治经济学的思路,又能找到数理经济学的踪迹,还能发现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身影。各种方法在相互借鉴和比较当中,呈现出百舸争流,相得益彰的特点。

三是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部分研究成果已触及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表明学科转型正在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部分入选论文作者基本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能够运用较为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研究框架科学分析和解决国防经济领域的现实问题。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实验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在入选的论文当中均有所体现,部分作者甚至试图通过对国防经济领域某些特有经济现象的研究来发展现有经济理论。

四是论文作者多以中青年学者和在校研究生为主体,反映出国防经济学研究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在年会上宣读论文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国防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者或在校研究生。他们年轻,有朝气,有思想,在上一辈学者的带领下,正在逐渐成长为我国国防经济学科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是论文入选及参会单位基本涵盖了国内知名的几所设立国防经济学科点的大学,反映出此次专场讨论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来自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军事经济学院、海军工程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军地高校的代表以论文作者或会议组织者的身份参与了本届年会的专场讨论,他们把彼此交流和沟通所获得的最新信息带回学校,将有助于推动国防经济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入选论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经济史研究领域,上海财经大学的李超民教授通过对美国军事战略演变的历史进行分析后认为,美国军事战略的变化源自东西方实力对比的改变,美国以不变的实力为基础,以多边的军事战略为手法,力图在战后实现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他指出,美国军事战略变化直接导致对手加强军备,并导致其军事战略资产结构发生变化。

在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研究领域,有两位作者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央财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辛伟刚以1979年为界,通过对两个时期中国防务支出的经验计量发现,1979年以前中国防务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外部威胁,1979年以后则主要源自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据此,他认为,中国防务支出的增长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从根本上说与我国政府所坚持的和平崛起战略相一致。武警警种指挥学院的袁迎珍教员认为,国防费在项目支出间的分配比例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战斗力水平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上述考虑,她首先对国防费项目支出结构进行纵向分析,然后广泛听取和综合各位专家意见,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了这一指标的理论结构。

在国防工业基础与国防研发研究领域,同样有两位论文作者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军事经济学院的马惠军教授通过建立军火贸易效益模型,证明了国防R&D能够帮助武器装备供应国产生施塔贝格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国防R&D和军火贸易之间能够相互促进。最后,他给出了制定“先发制人”的军贸战略、加强国防高科技研发以及提升军贸市场施塔贝格优势三点政策建议。军事经济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肖晓勇通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主张由董事会实施以业绩型报酬为核心的显性激励。他认为,军品生产的特殊性必然会导致企业高管的道德风险,应通过引入薪酬委员会使董事会对军工企业高管的薪酬设计与绩效管理适当分离。

国防采购研究领域是本届专场讨论会的重头戏,共有五位作者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海军工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杜军岗通过引入进化博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装备采购制度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变迁模型。他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过程是一种进化安定均衡产生和打破的制度演进过程。海军工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訾书宇分析了装备采购博弈过程及军方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探讨了装备采购中军方内部寻租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探讨了主管部门如何激励执行部门不谋求租金以提高装备采购效益的问题。海军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谢力认为,在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效果的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多种准则。为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他对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评价的组合准则采用BP网络进行建模,并针对BP网络初始权重确定的随机性,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刘军对经典的逆向选择模型进行适当修正,并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对武器装备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及其机制设计进行检验。他认为,在引入一定谎言成本的条件下,武器装备市场中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并且可以通过机制设计的方式加以克服。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邹小军认为,为了有效解决装备研制面临的“涨、拖、降”困境,军方可以通过对所研制装备价值进行评估,与承包商缔结长期合作关系契约,并且军方对承包商的关系契约激励只与装备研制的不确定性有关。

三、与会代表达成的主要共识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本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国防经济学专场完成了预定的历史使命,充分展示了一年来中国国防经济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专场讨论,与会代表在一些主要议题上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国防经济学科发展与转型是本届专场讨论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从总体上看,本届专场讨论所提交的研究成果较好地反映了一年来国防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部分论文作者已经跨越了对于各种经济分析方法的机械模仿阶段,具备了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素养,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析和解决国防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各种前沿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入选论文当中均有所体现。从所提交的论文来看,各军地高校能够针对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防经济学科发展规划,已初步形成了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研究分工。这些可喜的现象表明,本届专场讨论会已成为我国国防经济学科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与会代表也认识到,从本届年会所提交的论文上看,当前国防经济学科发展与转型的重任还远未完成,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国防经济学科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仍然不高。虽然有部分论文作者基本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范式,但仍有部分作者依旧停留在对理论、模型的机械模仿阶段,未能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国防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便对于那些初步掌握现代经济学范式的作者而言,其论文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当前的国防经济学研究仍处在模仿、应用阶段,缺乏能够引起国内外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实现从机械模仿到熟练运用的跨越之后,我国国防经济发展与转型还应该向理论创新的更高目标迈进,而在本届国防经济专场的研究成果当中,这一点体现得并不是很明显。

此外,也有学者提出,国防经济学科的发展与转型,不仅要注重汲取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营养,同时也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国防经济学研究所包含的优秀成果,不能因为过于强调抽象的数学性而忽视具体的现实性,只有将二者有机地加以结合,才能够实现国防经济学科真正的发展与转型。

不同学术梯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是本届专场讨论会所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议题。部分与会代表认为,当前我国国防经济学研究梯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老一辈的国防经济学者。他们是这一学科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其扎实的学术功底、深邃的学术思想、敏锐的学术嗅觉是推动国防经济学科发展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主要接受的是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洗礼。第二层次是以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为代表的国防经济新生力量。他们普遍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并且接受过较为规范的现代经济学训练,但缺乏老一辈国防经济学者所具有的优秀品质。透过本届专场讨论会所提交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当前两个层次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双方各自所具有的优势无法通过相互比较、借鉴形成推动学科发展与转型的合力,这也是今后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理论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现实战斗力是本届专场讨论会所关注的第三个重要议题。通过对提交论文的讨论,与会代表认识到,论文作者所研究的问题都来源于国防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其研究成果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当前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没有建立起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化机制。有的代表提出,就每届国防经济专场讨论而言,每位作者的论文在经历“提交、入选、讨论”三个阶段之后即束之高阁,无法转化成具体的政策建议传递到相关部门的决策制定者手中,使得国防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政策咨询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对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通过本届国防经济学者专场讨论,针对当前国防经济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亟待改进之处,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进一步推动国防经济学科发展与转型,确立国防经济学科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应有的地位,促进国防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向现实战斗力转化,应着力“实现一个突破,构建两个机制,保持三个特性”。

“实现一个突破”,是指充分利用国防经济学领域所特有的某些特殊经济现象,力争在发展现有经济理论方面率先实现一个突破。在国防经济领域有许多与一般经济领域迥然不同的经济现象,西方国防经济学者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且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出色研究确立了自己在经济学界的地位。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就以冲突理论研究见长,而“冲突”是一个典型的国防经济学命题。对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在国防经济领域,同样存在着许多特有的经济现象,这些经济现象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的现实呼唤着我们在牢固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对这些特有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努力实现对现有经济理论的突破,确立国防经济学科在我国经济学界应有的地位,进而将国防经济学科的发展与转型引向深入。

“构建两个机制”,是指构建不同学术梯队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及构建从理论成果到战斗力的有效转化机制。如前所述,不同学术梯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和理论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转化为战斗力,是当前制约国防经济学科发展的两个重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着力构建不同学术梯队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确保老中青国防经济学者的研究能够在相互比较、借鉴甚至竞争中相互促进和发展,以此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与转型。另一方面,需要着力构建从理论成果到战斗力的有效转化机制,确保国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转化为现实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对这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来提高战斗力水平,进而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保持三个特性”,是指国防经济学科的发展与转型,必须始终突出军事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理论体系。军事性是国防经济学科的灵魂,同时也是学科转型所应依赖的基本路径。国防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决既定资源约束条件下军事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这是国防经济学科有别于其他应用经济学科的重要标志。科学性和规范性是现代经济研究所应具备的基本标准,也是国防经济学研究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指针。当前我国国防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军事性体现学科特色,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科品味。在国防经济学科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强调上述三个基本特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环都有可能使得学科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

(来自中国经济学年会网站)

附二: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专场综述:国防经济学

2009年12月12日下午14:30-16:30,第九届经济学年会国防经济学专场(1)在浙江大学外经贸楼顺利举行,卢周来、陈波、魏汝祥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场讨论会,六位同学做了十分精彩的发言。

第一个进行报告的是来自军事经济学院国防经济系的的马惠军,他的论文题目是《国防R&D对军品贸易的外溢性分析》。作者认为,国防R&D是国防科技进步的源泉,对军品贸易具有显著的外溢性。本篇论文构建了施塔贝格军火贸易效益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国防R&D能够帮助武器装备供应国产生施塔贝格优势,从而促进军火贸易发展。因此,我国应当制定“先发制人”的军贸战略,加强国防高科技研发,加大军工企业改革力度,从而提升军贸市场施塔贝格优势。

三位专家对该篇论文发表了评论,认为本篇文章对于研究如何促进军品贸易方面给出了十分有价值的启示,但是文章的不足也十分明显。作者在文中混淆了“外部性”和“外溢性”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另外,本文将重点放在了施塔贝格模型的分析上,论文的内容安排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

接着进行报告的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辛伟刚同学,他对自己的论文《和平崛起中的中国:国家安全、防务支出与经济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本篇论文首先交代了文章的相关背景,主体部分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国国防支出决定因素的计量模型。采用中国官方的数据和SIPRI数据,作者对模型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53年至1979年,影响中国防务开支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威胁;改革开放之后,外部威胁因素对中国防务开支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对下降,而经济发展对防务开支增长的影响程度在增长。因此,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防务支出的增长主要是源自外部威胁以及自身经济的增长,中国走的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威胁论”是毫无根据的。

专家们对文章首先表示了肯定,但也指出了几点不足。首先,文章以1979年为分界点,但并没有说明这样划分两个阶段的依据;再者,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方法,可能会出现自相关的问题,文章缺失了对这一块的检验,而且线性回归模型过于简单,建议加入滞后期变量和政策变量等;最后,用官方数据和SIPRI数据进行回归,结果有何差异以及原因是什么,文章也没有交代,所以本篇文章的部分内容需要再作调整一下。

第三个进行报告的是武警警种指挥学院的袁迎珍,她的论文题目是《我国国防费最优结构的确定——对军兵种分配比例的实证研究》。该文首先对我国国防费项目支出结构进行了纵向分析与横向比较,然后在广泛听取和综合各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了国防支出结构优化指标的理论结构,并指出了文章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三位评论专家首先肯定了文章的新意,因为一直以来关于国防支出的文章大多数是关于总规模的研究,结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是非常有益的探索。但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是样本数量过少,得出的结论并不十分有说服力;再者,问卷调查中不可避免的会掺杂被调查者的主观倾向性,这对研究的客观性是不利的;最后,国防支出的结构其实很大程度上由政治因素决定,本文忽略了这一方面的考量。

海军工程大学装备经济管理系的杜军岗同学也对自己的论文作了汇报。他的论文题目是《基于进化博弈的装备采购制度变迁分析》。作者认为,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可以看作宏观层次宏观决策层面与中间政策制定层面和微观层次中间政策制定层面与微观政策执行层面的博弈,两个层次的博弈通过中间政策制定层面连接起来。该篇文章引入进化博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装备采购制度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变迁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认为装备采购制度的改革过程是通过微观层次的“突变”和宏观层次的“选择”,以进化安定均衡的产生和打破来体现这一互动的制度演进过程。所以,在国防装备的采购中,宏观层次的“选择”必须兼顾各改革层次博弈主体的利益。在明确界定中间层面权限范围的基础上,要鼓励进行微观层次上的“突变”,还要保持各个层次博弈信息交流渠道的顺畅性。

评论人陈波认为,作者采用进化博弈的方法来研究装备采购制度的问题,是非常有新意的。评论人卢周来指出,动态演化博弈的研究方法是目前非常前沿的领域,所以本文是很有价值的。但是问题也有一些,比如文中并没有在前面一部分详细描述我国装备采购制度变迁的路径,也没有用动态演化的方法给与解释;还有一点缺陷是,文中没有运用相关数据得出一个具体的计量结果。所以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接着报告的是海军工程大学装备经济管理系的訾书宇同学。他报告的论文题目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装备采购激励机制研究》。作者认为,防范装备采购中军方内部的寻租行为,是摆在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面前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在界定有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装备采购博弈过程及装备采购中军方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军方内部采购主管部门与采购执行部门的博弈模型,探讨了采购主管部门如何激励采购执行部门不谋求租金以提高装备采购效益的问题,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经济学结论。基于模型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装备采购中军方内部寻租行为的激励机制政策建议。

评论人陈波对本文提出了两点建议:一,国内外对装备采购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都有大量的研究,结论有什么不同?应该做一个介绍;二,我国的军备采购中,采购人和委托人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这种情况也应该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做个分析。评论人卢周来认为可以再考虑一下一次博弈和多次重复博弈结果会有什么差异。

最后报告的是谢力同学,他也是来自于海军工程大学装备经济管理系。报告的题目是《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评价的组合准则建模研究》。他指出,单一的精度准则仅反映预测对象过去或现在的发展规律,而维修活动的不确定性引起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的较大风险,因此在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效果的评价中应综合考虑预测的精度、适用性、成本、信息量、容易解释和鲁棒性准则。文中对舰船装备维修费预测评价的组合准则采用BP网络进行建模,并针对BP网络初始权重确定的随机性,采用遗传算法对BP网络的初始权重进行优化。最后,进行了举例说明,并给出了模型进一步改进的策略。

评论人陈波和魏汝祥肯定了本文的研究,认为本文不但研究方法比较新颖,而且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是相当不错的一篇文章。

(来自中国经济学年会网站)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100081

电话:62288950 传真:62288950

邮箱:guofangjingji@126.com